〔自由時報記者宋小海/台北報導〕

南機場社區住了許多中低收入戶與老人,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卻回歸「南機場」這個地方小社區為核心,提出全台首例、整合「食物、實物及時間」的三「ㄕˊ」銀行,集中募集、管理弱勢者需要的食物和民生用品,避免浪費,並讓需要更多物資者,用服務社區的時間點數換取更多物資,同時鼓勵他們走進社區服務的行列。

民國五、六十年間,政府在南機場興建大批整建住宅,安置違建及公共工程拆遷戶,現在已有近七千人住在僅約○.○八平方公里的忠勤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就超過全里的五分之一,如何照顧中低收入戶及高風險家庭,成為一大課題。

服務社區換點數 非僅單純受援

「許多老人收到政府與外界捐贈物資,家中堆了好幾包米與沙拉油,但他們可能只需要一個罐頭,甚至是一片尿布。」已連任四屆、擔任里長已超過十五年的方荷生,為了改變社福資源浪費,今年向國有財產署申請改建廢棄郵局,首先預定做為實體食物銀行基地,並準備發給受援民眾每月一千點的固定點數,換取「食物」或其他日常生活「實物」,對於失業甚至是老幼等難以就業的弱勢者,更開放社區服務的「時間」供折換更多點數,成為深耕在地的三「ㄕˊ」銀行。

南機場社區日前與環宇國際文教基金會、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等民間團體合作,舉行義賣籌措建設「銀行」的資源。這個「食物銀行」加上「時間銀行」的構思,台北市社會局、都更處也支持。

方荷生說,南機場社區雖然老舊,但對社區服務一直不遺餘力。十幾年前里內就開始進行老人送餐、學童課輔照顧,而社區圖書借閱、夜間巡守、環境整理等工作,都仍是許多接受社福援助的長者或失業家庭有能力為社區貢獻的事,希望能透過三「ㄕˊ」銀行的設計,讓他們不只是等待接受援助,還能與社區一同成長。

原報導出處:http://m.ltn.com.tw/news/local/paper/72061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