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台灣預計只需花費7年的時間,人口老化速度堪稱世界之最,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面臨「愈來愈老」的情況?未來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及挑戰?

當我們穿梭於擁擠的街道,或是搭乘交通工具時,時常為了追逐最新訊息而低頭沉迷於手機。或許你已經許久沒有舉頭仰望周遭人潮,或留心環境的變化,此時你可能驚覺,身邊的長輩變多了,而年輕父母帶著孩童的畫面變少了,這些現象不禁讓人感嘆──人口老化速度的飆升!

幼兒園不見了,變成了寵物店

如果您注意到台灣的大環境,必然可以體察到昨是今非。十幾年前,生活周邊隨處可見的幼兒園林立,如今卻是一一結束營運的命運。這種變遷帶來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人口結構的轉變,還深深扎根於生活方式的改變之中。

例如,我們不難發現寵物店一家又一家地開張,逐漸佔據街角的一席之地,取代了曾經繁忙的幼兒園。過去,許多年輕媽媽推著娃娃車與嬰兒,在街上悠然穿梭,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的寵物車,裡頭坐著可愛的毛茸夥伴。

以前的街頭景象,像是咖啡廳裡的歡聲笑語、麥當勞的熙來攘往、電影院的霓虹燈光,曾經瀰漫著多少青春洋溢的年輕身影,如今卻換上了不同的面貌,老年人成為了這些場所的主要顧客,在這些角落中品味著別樣的生活韻味。

公車、公園、超市,老人漸漸居多

你也會發現,大眾運輸工具上老年人愈來愈多,在上下班高峰時段過後,捷運或公車上的乘客幾乎都是年長者。

公園成為老年人主要的休閒場所,不論晨昏都可以見到許多銀髮族散步、打太極拳、唱卡拉OK,或坐在長椅上閒聊,公園成為他們固定的活動場所。此外,在非假日的超市和商場營業時段,老年人成為主要顧客,他們喜歡在人潮較少的時候購物,避免人潮的壓力。

在社區或社交圈中,老年人逐漸形成群聚現象,例如志工服務隊、登山健行隊、長青歌友會、社區巡守隊、健康韻律會、攝影俱樂部…等,藉以促進社交聚會,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活化退休生活。

這些場景不僅是人口結構的轉變,更意味著社會價值和文化氛圍的重新塑造,反映出社會老化的影響,也凸顯了社會應更關注銀髮族的需求。或許,我們能夠看見一個更多元、更包容的社會正在形成,不僅改變了城市風貌,更豐富了多元生活方式的發展。

台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

人口結構的變遷,對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有重大及深遠的影響。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20%,分別稱之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台灣早在1993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並於2018年成為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綜觀全世界主要國家的高齡化發展歷程,法國是最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1864年),而日本則是最早列為超高齡社會的國家(2005年),而台灣則預估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的進程,台灣老化的速度為世界之最。

三大現象造成台灣「愈來愈老」

台灣高齡化成因主要來自於三大現象,分別是民眾平均壽命延長生育率下降,以及晚婚、不婚的趨勢。內政部公布的「2020年簡易生命表」指出,台灣民眾平均壽命從2010年79.2歲增長至81.3歲,顯示在醫療水準提升、運動養生風氣日漸盛行、重視生活品質的環境下,民眾愈來愈長壽。

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顯示,2021年台灣總生育率(人)為0.98,連續兩年跌破「1」,與半個世紀前(1960年)的5.8對比,有著天壤之別。事實上,在2020年台灣已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即出生人數小於死亡人數,且有加速的趨勢,有人戲稱是「生不如死」的時代。

人口老化帶來的衝擊

人口老化可能會對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帶來衝擊。

面 向 衝擊與影響
財政壓力 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支持老年醫療保健和福利,導致財政赤字。
勞動力短缺 年輕人口減少,勞動力市場出現短缺,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消費力降低 老年人的生產力低、消費力弱,可能導致經濟成長率降低。
社會問題增加 將面臨更多的老人照顧問題和需求,對家庭和社會產生壓力。
醫療照護需求 因應醫護需求,導致資源不足、醫護人員需求增加、醫療成本上升。
房地產市場 老人傾向搬至養老院、社會住宅或榮民之家,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改變。
科技發展變化 老人需要科技來幫助醫護和維持生活,科技發展會出現創新與變化。

 

台灣端出政策,力挽狂瀾

台灣面對人口老化趨勢,政府已採取了多項措施,以因應老化所帶來的社會衝擊,建立一個更為包容、友善老人的社會體系,同時提升老人的自主權和參與度。

  • 強化社會保障:提高退休金和健康保險水準,確保老年人生活品質。
  • 醫療與健保補助:提供健保、醫療、臨時看護費用補助、中低老人生活津貼、低收入戶生活補助、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獨居老人照顧等。
  • 擴大長照服務:提供更多長照服務,包括居家照顧和日間照顧中心等。
  • 就業與社會參與:鼓勵老年人參與就業或再就業,推動參與社區活動、志工服務等,增進生活滿足感。
  • 推動扶養政策:提供金融和法律上的支援,減輕家庭對老年親屬照顧的負擔。
  • 增設友善環境:設置無障礙建設、社區友善設施,促進交通便利,提升老人生活品質。
  • 跨部會合作:透過跨部會合作,整合各項資源,以有效因應人口老化的挑戰。

銀髮族應關心哪些議題?

銀髮族主要受到其生活階段、身體狀況、社會環境和政策等方面的影響,宜關心以下層面:

  • 醫療和健康照護:關心健康、醫療可及性,以及長期照護需求。
  • 經濟安全與保障:退休後的經濟安全,包括退休金、通脹和財務管理。
  • 社會孤立和心理健康:面對社交孤立和心理壓力,需要支持系統和心理健康服務。
  • 居住和交通便利:關心安全居住環境和方便的交通,或特殊設施和易達交通工具。
  • 社會權益和尊嚴:期望社會尊重和避免年齡歧視,關心參與機會和文化活動。
  • 學習新科技應用:關心科技新知,包括數位醫療、智慧家居和社交媒體的運用。
  • 關心法律和權益:關心相關法律問題,如遺產規劃、醫療權利和老年人權益。

重拾活力快樂的銀髮人生

銀髮族可以透過運動努力維持健康,遠離疾病或延緩其發生。運動是最重要的關鍵,有助於預防受傷和生病,可嘗試有氧運動、肌力訓練、氣功、瑜伽、太極等。長輩可以根據身體狀況和興趣,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保持規律運動。

除運動外,若能培養一些其他嗜好,靜動搭配更佳,譬如:閱讀、音樂、藝術、園藝、棋藝、旅遊等。培養興趣可以幫助情感投入與昇華,而學習本身即可激發生命的活力。此外,透過當地社區關懷據點、政府或社會服務機構,尋找相關資源和活動,將能幫助銀髮族重拾活力。

  • 參加社區發展協會、關懷據點、健康促進機構或社區醫療中心,包括定期健康檢查、保健講座和健康促進活動,保持追蹤身體健康。
  • 參加社區大學、長青學苑、文化藝術機構,或是樂齡中心、老人俱樂部、志願服務隊,幫助擴大社交圈,建立情感連結。
  • 參與社會服務機構活動,或詢問縣市政府文化局或教育局,提供有關社區參與和志願服務的信息。
  • 尋找老人友善的居住社區、長照服務機構,以及一些提供居家照護服務的管道。

接受自己老化、分離與失落的事實,體認需自己面對生活,不怨天尤人。重建對自我形象的尊嚴與信心,多與人接觸,參加團體活動,避免封閉退縮,例如與老友聯繫、參加校友會、擔任志工或加入社團等,皆可幫助及活化身心兩面的功能。

比起一個人獨處,有同伴的關懷或分享,不僅能豐富生活,也能通過交流拓展視野,互相鼓勵與支持。期望每位銀髮族都能自我勉勵期許,勇敢跨出第一步,在銀髮的世界中尋得生活重心,重振生命活力,擁有健康、積極、快樂、自在的生活。

 

參考資料

2023年/BBC新聞/全球人口老化及出生率暴跌:五個國家如何力挽狂瀾

2023年/黃漢華/面對老年生活,你開始準備了嗎?

2022年/倪偉晟/台灣老化速度「世界之最」

2022年/劉嘉逸/做到六件事銀髮生活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