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出與給予之間 看到生命的延續
~貧童認養人陳星宏,捐助十二年來的初衷與感動~
(文字整理 / 國際服務處 謝慧瑾)
十二年的堅持意味著什麼?
十二年,可以讓一個初生嬰兒長大到小學畢業;可以讓一位小學生成長為大學畢業生;可以見證一對戀人從相愛到決定攜手共度人生;也可以從手寫信的時代,跨越至智慧手機、網絡社群,甚至現在的AI時代。
時間的長度是有限的,而生命的意義是無限的。本期國際服務處特別專訪了陪伴尼泊爾孩子十二年的捐款人陳星宏先生。他從小便歷經多次生死考驗,從死亡邊緣撿回性命,經歷過最黑暗的低潮時期,他受到貴人的幫助和自己心境的轉變,決定將有限的人生用來幫助更困苦的孩子,讓生命的意義可以在另一個生命上得到延續。
陳星宏先生畢業於勤益科技大學企管系,目前35歲,在壽險業服務。2012年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他加入環宇基金會的尼泊爾海外志工團,前往尼泊爾偏鄉帶孩子上課並進行各種活動。回台灣後,他成為尼泊爾貧童的認養人,每月定期捐款。雖然他謙虛地表示:「我捐的真的不多,只是還能負擔,為什麼不呢?」但他持續的小額捐款,不僅為偏鄉受苦的孩子帶來上學和康復的希望,也為他自己的人生堆疊出不一樣的生命高度與厚度。
他一路幫助陪伴孩子成長,自己也經歷從大學生到畢業、社會新鮮人,以及歷練成為社會中堅分子。他不僅自己捐款,還積極分享這份愛心給親友和客戶,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資助的行列。讓我們一同聆聽他十二年來的初衷、感動與省思。
早年歷經血癌、車禍,轉念為苦難的人付出
環宇基金會(簡稱環):當初是怎麼決定參加尼泊爾志工團?
陳星宏先生(簡稱宏):因為從小經歷過兩次生死考驗,覺得很多事情如果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有機會了。第一次考驗是在國小五年級得了血癌,休學治療,妹妹捐骨髓給我,我才得以康復。第二次是在國中三年級發生車禍,騎自行車被卡車撞,至今半邊頭部沒有頭蓋骨。當時因為腦壓過大,開刀將頭殼拿開,之後醫生曾經嘗試將頭蓋骨放回去,但又感染、並有癲癇的危險,所以最後未放回。
這些變故對我的心理影響很大,我經歷了一段低潮期,心情非常消極。後來在心理諮商老師的幫助下,我開始逐漸走出陰霾。尤其是當我觀看了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的影片時,我深受啟發和鼓舞。力克‧胡哲是澳洲的演講家、作家和慈善家。他出生時就沒有四肢,但他以無比的正念與勇氣克服生命中的磨難,直到現在他可以做很多事、甚至游泳,還到世界各地演講,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驗以鼓勵人們,這些都深深打動了我。
受到他的啟發,我逐漸學會接納自己,決定要將有限的人生用於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希望能為受苦的人付出,延續生命的意義。
當地物質簡陋,但人們卻心靈富足
環:這是您第一次出國嗎?出發前對尼泊爾有怎樣的想像?
宏:是的,那是我第一次出國。大部分人都嚮往歐美、日、韓先進國家,不會想到其他比較落後的國家,其實去到落後國家才會懂得感恩、惜福。當時對尼泊爾的印象是它位於喜馬拉雅山一帶,地處偏遠,有著獨特的文化。
環:當您實際踏上尼泊爾的土地後,第一個印象如何?
宏:當時一下飛機,機場設備簡陋,到了住的地方也常常停電,看到當地人喝井水,然而,他們卻非常樂觀知足。這種物質和心靈的反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生活簡單但心靈充實的狀態,一直是我嚮往的,我常思考如何避免過多的欲望帶來無謂的壓力,以免錯過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
孩子的笑容背後,是不可忽視的痛
環:在志工團為高山小學服務的過程中,與當地孩子互動的經歷中,有沒有特別令您難忘的瞬間?
宏:有。曾經遇到下雨天,教室漏水,但學生們仍然開心愉快地上課。當時我看到這一幕非常難過,甚至哭了!還有,當地對傷口處理的觀念與台灣差異很大,許多孩子身上有傷,但他們總是笑著,所以看不出來他們身上有病痛。
後來我們志工發現後,用醫療用具幫助處理傷口,孩子痛得哇哇叫,讓我心裡很不忍,因為他們的傷口可能已經忍受了很長時間的發炎。台灣現在普遍都知道有了傷口就要做處理,也隨手可得這些醫療用品,但在偏遠地方是沒有的,所以當地人必須忍著這樣的傷,且常常小傷不處理就變成更嚴重的病症。
不分種族膚色,我們就像是一家人
環:有沒有讓您感到開心的時刻?
宏:到學校後,學生們把我們當明星,對我們充滿好奇和興趣,相處得很愉快。除了學生,我還與當地人建立了友誼,有人邀請我去他們家喝茶,後來我們成為了Facebook好友,至今保持聯繫。我還學了尼泊爾語,“Ma NEPAL maya garchu!”,意思是「我愛尼泊爾!」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會到初次認識的人家裡,有點冒險,但事實證明他們非常友善,這讓我感到像是一家人,超越了族群、國家、膚色、語言和信仰的隔閡,純粹是心靈的交流,充滿了人情味。
不要讓時間決定你生命的長度
環:您從國際志工轉為貧童的認養人,每月定期捐款至今,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宏:小時候的經歷讓我對生命有了深刻的省思。有一句話說:「不要讓時間決定你生命的長度。」如果我能幫助一個受苦的孩子,陪伴他長大,看到生命意義在他身上延續,這對我來說很有意義!而且,每月600元對我而言不算負擔,但對這些孩子來說,這筆錢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環:有什麼話想對所認養的孩子說?
宏:我現在所認養的這位女孩也是從小就生病,聽社工說她一直有內疚感,覺得自己給父母帶來很大的負擔。我想引用聖經的一句話送給她:「上帝要擦乾他們所有的眼淚,再沒有死亡、憂傷、哭泣和痛苦,因為以前的事都已成過去。」
助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環:除了自己認養,還有親友和同事也通過您了解並參與尼泊爾貧童助學計畫。您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分享這些經歷的?
宏:我的工作是壽險業業務,每天接觸各行各業的人。我會與他們分享我的人生故事,自然地談到認養尼泊爾孩童的事。對有興趣的朋友,我會進一步介紹,緣分使然,有些人就會加入我們捐款人的行列。他們也參與其他社會公益,而我除了關心尼泊爾的孩子,也有去台灣育幼院、老人機構做服務。幫助別人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趁年輕去物質簡陋的地方體驗,生命視野會有很大的不同
環:對於想參與海外服務的人,您有什麼建議或鼓勵的話?
宏:如果你還是學生的話,我建議一定要趁年輕時多去探索世界,尤其是前往那些比台灣落後的地方去體驗。學生的時間相對充裕自由,雖然可能比較沒錢,但努力存錢還是可以實現的。
一旦出社會後,會忙著工作,被一般價值觀所影響。如果沒有在年輕時,去見識、體驗不同的生活,建立自己獨立的思考過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就很容易被世俗一般觀念所影響,比如:物質主義、消費主義、金錢至上…等,之後可能就不斷去追求擁有更多的物質,但心靈上可能會感到空虛,卻很難跳脫這樣的循環。所以給自己機會,多到這些物質簡陋的地方體驗生活和付出,這樣,生命視野會有很大的不同!
環:對於海外服務,您有什麼建議?
宏:回想十二年的時間,確實也不算短,我的想法也發生了不少變化。我也在思考,我們為當地提供的物資只能解決一時的需求,到底什麼才是可以一直留給當地孩子,並能夠不斷延續的支持與幫助,是我們可以一起去思索和調整的,希望這對機構與貧童都有幫助!
環:謝謝您,您的分享非常精彩與寶貴,非常感謝您的分享!
歡迎一起加入【貧童助學】計畫
l 提供助學金、添購衣物、書本及文具,幫助維持基本生活,持續接受教育。
l 每位貧童每月發放助學金1,200盧比(300台幣)至其銀行專戶。
l 聘請社工定期家訪、校訪與社區訪視,追蹤個案生活,進而走入社區服務。
l 社工定期彙整個案報告至台灣總會,經整理與翻譯後寄送貧童資助人。
我們在尼泊爾的服務已持續超過十年,受到資助的孩童及家庭,都非常感念台灣善心人士的雪中送炭,這份關愛就像是父親與母親的愛與溫暖一樣,守護著一群遙遠的孩子們長大。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將台灣的愛心,傳到世界的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