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過,一個小小的社區計畫,能帶來多大的改變?在環宇文教基金會服務的南投市八卦山區,有一個福山社區兒少服務據點,正悄悄上演著一場溫馨的生命轉變。這一切,都源自於環宇針對兒少所推動的「福山三樂」計畫。

「三樂」是什麼?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一個美好的故事開頭?沒錯!它就是農家樂、才藝樂與閱讀樂。透過這些看似簡單卻有意義的活動,孩子們不只是做中學,更在每一次的參與中,學會了連結、感恩與付出。

第一樂:農家樂!孩子們的「泥土課」與世代情

想像一下,一群孩子捲起袖子,走進翠綠的社區菜園。這可不是在學校的課堂上,而是真實的農家體驗!在「農家樂」活動中,孩子們跟著社區的長輩們,親手採收白蘿蔔。從泥土中拔出飽滿的蘿蔔,那份喜悅和成就感,絕對是用言語難以形容的。

但活動還不僅只於此,他們還把採收回來的蘿蔔,透過社工設計的烹飪課程,一步步變成香噴噴的蘿蔔絲煎餅。從刨絲、調粉到煎製,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歡聲笑語。看著孩子們專注又認真的模樣,長輩們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這些孩子真的很棒!」

除了務農體驗,孩子們還化身環境守護者,他們與長輩一同整理香草花園和菜園,撿拾地上的垃圾和回收物。清理完畢後,又拿起畫筆,描繪出他們心中理想的社區模樣。從撿到的煙蒂、寶特瓶,到畫紙上紅磚牆與尖尖的屋頂,他們不只改變了環境,也用畫筆勾勒出對理想家園的想像與期盼。

在這裡,孩子們不僅親身體驗了珍貴的農村文化,更學習愛護自己的社區環境;同時,用最真誠的笑容,拉近了與長輩們的距離,編織出最美的世代情誼。

第二樂:閱讀樂!打開書本,讓想像力飛翔

小孩沉迷手機是家長共同的噩夢,你的家裡是不是也有一位「3C控」小孩呢?要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閱讀,真是一大挑戰!但在福山社區,「閱讀樂」計畫正透過創新的方式,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年,第四屆「愛的傳書」計畫,感謝台中市和平國際傑人會及中投有線電視公司,募集了超過4,435冊圖書捐給據點小孩,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這些來自各方的愛心,都將變成孩子們書桌上的寶藏。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同時舉辦了「傑人盃閱讀比賽」。去年,他們更是以經典名著《西遊記》為主題,鼓勵孩子們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裡,遠離3C產品的誘惑。傑人會也大方提供獎金,讓閱讀這件事變得更有吸引力!

最讓人感動的是,孩子們不只是被動地接收這些書籍,他們還主動參與書籍分類和製作感謝卡,並將這份來自各地的溫暖,傳遞給山上更多需要的偏遠部落。

同時,環宇也幫社區裡也建構了一個「多功能音樂圖書室」,這個空間不只讓孩子們有了更多元的閱讀世界,也是他們探索宇宙的溫馨天地,他們可以自由地翻閱書本、聆聽音樂,甚至是進行小組討論。

更棒的是,這個圖書室也增進了孩子與社區的連結,成為一個大家可以共同學習、分享,並凝聚情感的場所。一位據點的孩子分享:「其實我以前很抗拒閱讀!但現在,我喜歡看書,因為書裡有我喜歡的角色!」這樣簡單卻深刻的轉變,不正是證明了閱讀的力量了嗎?

第三樂:才藝樂!雨中擊鼓,展現不凡自信

在「才藝樂」的舞台上,孩子們展現出另一個閃亮的面貌。還記得嗎?有一年,孩子們頂著細雨登台擊鼓,卻沒有一絲慌亂,反而從容自信地完成表演。這不僅僅是才藝的展現,更是他們學會臨危不亂態度的證明。

今年的太鼓和舞蹈課程更是特別,老師一點一滴培養孩子對打擊的節奏感,和身體平衡協調的和諧律動。孩子們漸漸受到啟發,慢慢喜歡上這才藝課程,有時甚至沒有老師在場指導,他們也能自發練習,展現出高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份對學習的熱情,讓人看了都覺得振奮!

這些才藝課程也融入了「兒老共學」的精神。不只是孩子們在學習,社區的長輩們也加入其中,一起擊鼓、一起律動。這不僅讓長輩們找到學習和參與的成就感,更在每一次的課堂互動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連結,讓不同世代的心靈融合在一起。

匯聚每一份愛心 成為改變的力量

「福山三樂」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場域,更是整個社區的共育基地。今年,他們更首次邀請了捐助人和企業志工親自到場,與孩子們一同蹲地打包書籍。

一位捐助人開心地說:「這不只是捐書,而是把愛親手送到更遠的地方!」這份親手傳遞的溫暖,讓愛的種子有了更真實的觸感。活動持續四年下來,累積了千人參與,捐贈近萬本書籍。

從農村到校園,從閱讀到行動,「福山三樂」正讓愛的種子,在每一個孩子心中悄悄發芽。讓改變持續發生! 因為每一個小小的付出,都能匯聚成巨大的力量,點亮孩子們的生命,也讓整個社區充滿希望與活力。

做中學 才是孩子成長的真實力量

這個計畫以「農家樂」、「閱讀樂」與「才藝樂」為主軸,讓孩子們在做中學、玩中學,並且在社區的陪伴下茁壯成長。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背後有著穩固的教育心理學理論支撐著,也在實際推動中展現了令人感動的成效。

首先,三樂計畫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讓孩子透過實際參與來學習。這正呼應了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所強調的「做中學」理念。當孩子們親手體驗務農、烹飪,或是與長輩們一起整理社區環境,在一次次的實作中,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信心。這種學習方式,比單純的課堂講授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也讓知識真正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

更進一步來看,三樂計畫的設計,正好呼應了多元智能理論。孩子們在農家樂中發展自然觀察與親身體驗,在閱讀樂中提升語文理解與想像力,在才藝樂中則展現音樂、表演與人際互動的潛能。這種多元的學習場域,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發揮潛能,而不是被單一的學業成績所侷限。

兒老共學  促進世代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與長輩、志工和企業人士共同參與活動,透過觀察與模仿,學會合作、感恩與付出。這種「兒老共學」的模式,不僅促進了世代融合,也讓孩子們在互動中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根據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的理論,這種「榜樣學習」對孩子的品格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孩子們透過親眼看到榜樣行為,能更自然而深刻地將這些正向品格與價值觀內化於心,遠比單純說教更為有效和持久,這也促使他們在真實情境中提升溝通與人際關係。

再者,當孩子們的努力得到長輩或志工的肯定時,自信心將會大大增強。同時,觀察其他人的成功經驗,也能激勵他們相信自己同樣能夠克服困難、達成目標。因此,社區共融不僅促進了世代間的理解與交流,更透過榜樣學習的模式,幫助孩子們成長為更具同理心與負責任的社會公民。

創造一個多元支持的成長環境

三樂計畫充分發揮社區的力量,串聯家庭、學校與在地資源,為孩子創造一個多元支持的成長環境。這正是生態系統理論所強調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整個社區的共同參與與支持。無論是捐書的企業、參與的志工,還是陪伴的長輩,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夥伴。

在閱讀樂的推動下,孩子們不僅遠離了3C產品的誘惑,更在豐富的書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與夢想。許多孩子從排斥閱讀,到主動參與閱讀比賽、分類書籍、製作感謝卡,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語文能力,更培養了主動學習與回饋社會的態度。

才藝樂則讓孩子們在舞台上展現自信,學會面對挑戰與壓力。即使在雨中擊鼓,孩子們依然能從容完成表演,這種臨危不亂的態度,將成為他們人生中寶貴的資產。同時,才藝課程也成為世代共學、情感交流的橋樑,讓孩子與長輩共同成長,彼此激勵。

在愛與陪伴中 讓每一顆種子發芽

總結來說,福山三樂計畫不僅有堅實的學理基礎,更在實踐中展現了全人教育的力量。它讓孩子們在學習、生活、情感與社會參與等各方面都獲得成長,也為社區注入了希望與活力。這正是教育最美好的樣貌——在愛與陪伴中,讓每一顆種子都能自在發芽、茁壯,最終成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