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室 呂學智
近日有民眾提案將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時到下午4時,以改善學生睡眠品質,不到一周已有逾萬人附議。教育部表示,此案尚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將研處連署提案,於11月14日前具體回應。不過有網友悲觀的指出「升學制度沒改,學生最後還是得補回去,只是把壓力從白天移到晚上」。
青少年睡眠不足,總覺得疲憊不堪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的孩子,白日被功課、社團活動、補習班填得滿滿;晚上又被手機螢幕的藍光不停召喚,追劇、打怪、社交媒體,導致睡覺時間總是越來越晚。
兩年前,教育部於宣布廢除高中早自習,只要在早上8點前到校即可,希望讓學生多睡一點。但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發現,兒少的平均睡眠時間也只有7.6小時,低於國際建議標準8至10小時。
所以當鬧鐘響起,孩子們總覺得疲憊不堪,似乎從來沒有好好睡過一覺。許多人以為少睡一點只是會讓隔天精神差一些,然而,對正值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長期睡眠不足造成的影響是全面性且深遠的。
為什麼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
青少年正值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睡眠不只是休息,更是大腦與身體進行修復和成長的黃金時間,平均每天最少需要八小時的睡眠,才能維持專注力、學習效率和情緒穩定。
 然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調查,超過七成的美國高中生睡眠不足。而我國教育部也指出,有近六成國高中生,每天睡眠不到八小時,遠低於建議標準,這意味著,大多數青少年其實都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中生活與學習。
然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調查,超過七成的美國高中生睡眠不足。而我國教育部也指出,有近六成國高中生,每天睡眠不到八小時,遠低於建議標準,這意味著,大多數青少年其實都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中生活與學習。
| 案例:宇軒就讀國二,成績一向不錯,但因為沉迷手機遊戲,常常凌晨一點才入睡。長期下來,他上課時常打瞌睡,數學成績從90分掉到60分。老師約談後,他才驚覺,不是自己不會,而是腦袋根本無法運轉。睡眠不足讓他失去了原本的學習優勢。 | 
睡眠不足對健康的隱藏危機
熬夜和作息混亂會影響青少年的免疫力、身高發育、體重控制,甚至增加焦慮與憂鬱的風險。大腦中的「海馬迴」負責記憶與學習,睡眠不足會讓它像「沒電的手機」一樣,無法正常儲存與整理資訊。根據台灣兒童醫學會的調查研究:
- 睡眠不足的青少年,記憶力衰退,學習效率會下降30%以上。
- 長期缺乏睡眠的孩子,較一般人容易出現憂鬱或焦慮的狀況。
- 三成國高中生,因為睡眠不足而出現肥胖問題。因為熬夜會影響荷爾蒙,導致食慾增加。
| 案例:筠婷就讀高一,因為長期熬夜追劇,不到半年就常常感冒,體重暴增五公斤。她跟媽媽抱怨:「好像不管怎麼讀,都記不住!」後來去看醫生,發現她的睡眠品質差,導致體內荷爾蒙失衡,讓食慾變強,也影響記憶力。當她改變作息後,才慢慢恢復健康。 | 
睡眠不足的社會代價
睡眠不足不只影響個人,也會造成整個社會的負擔。「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及,睡眠不足已經成為全球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隱憂之一。在台灣,有近六成的青少年因睡眠不足導致課堂專注力不足,間接影響學業成績。
美國國家高速公路安全局估計,每年約有10萬起車禍與睡眠不足相關。日本研究指出,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更可能發展成「慢性失眠」或「心理健康問題」,增加未來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
這些數據提醒我們:睡眠不僅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是公共衛生與教育的重要議題。
睡個好覺 對身體至關重要
睡眠不僅是休息,更是身體與大腦的「充電」時間,充足的睡眠能帶來極大的好處。
- 修復與成長:睡眠是身體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讓受損的細胞得以再生,就像定時維護和保養一樣,讓隔天精神煥然一新。
- 增強免疫力:充足的睡眠能讓免疫系統保持最佳狀態,足以對抗病毒和細菌。
- 促進生長發育:生長激素主要在熟睡時大量分泌,特別是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這段黃金時間,這對於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至關重要。
- 強化記憶: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大腦的知識分類整理,讓你上課時更有精神,思考更清晰,學習效率大幅提升。
- 穩定情緒:睡眠充足的大腦會更有能力處理負面情緒,讓心情更好,更有活力面對每一天的挑戰。
給青少年的建議
改變習慣需要時間,從小地方開始,就能重拾健康睡眠,改善生活品質。
家長的關心陪伴 勝過責備
很多父母會生氣地跟孩子說:「不要玩手機了,再玩要沒收了!」「不准熬夜,否則你明天自己去上學!」但如果這只是威脅命令,那麼很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
國外研究發現,青少年之所以「晚睡晚起」,是受到荷爾蒙分泌影響的自然現象,稱為「生理時鐘延遲」。所以家長可以用關心的口吻說:「我知道你還不睏,但要不要先把手機放下,聽點音樂或聊聊天,放鬆一下再睡?」
「追劇很精彩沒錯,不過明天你還要上課,是不是現在就休息,為明天做準備?」
「要不要早點睡,早點休息明天精神會更好喔!」
| 案例:世傑已經上國三了,但還是半夜一、兩點才睡,爸媽經常催促:「你再不睡,以後會後悔!」結果讓他更加反抗。後來媽媽換了方式,每晚十點陪他一起把手機放到客廳充電,並約定十一點前熄燈。幾個月後,他早上準時起床,精神也明顯改善。 | 
孩子需要以溫柔的態度陪伴引導,而不是單純地要求或責備。
給家長的建議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睡眠習慣,家長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 成為孩子的榜樣:身教才是最有力的教育,家長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作息。
- 開放溝通:與孩子討論睡眠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命令或責罵。理解他們可能面臨的課業壓力或社交焦慮,並給予支持與陪伴。
- 創造家庭氛圍:鼓勵孩子在睡前關閉電子設備,並共同創造一個安靜、放鬆的家庭環境氛圍。
- 不過度施壓:給予孩子適度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能夠在學業與休息之間找到平衡。
培養好睡眠的三個關鍵習慣
要睡得好,不只是「早點躺下」,還需要規律的生活習慣。
1.固定作息: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假日也不要差太多。
2.睡前放鬆:少用手機,改成聽音樂、寫日記或簡單伸展。
| 案例:芸瑄剛升高二,平常滑手機到深夜兩、三點,白天精神不濟。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每天十點洗澡完後準備就寢,十一點關燈,睡前寫三件「感恩小事」。幾週後她驚訝發現,自己不僅睡得很好,考試表現也很穩定。 | 
3.創造良好環境:保持房間安靜、黑暗,讓大腦接收到「該睡覺」的訊號。
結語:睡出健康,迎向未來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睡得好,才能活得好;睡得飽,才能夢想起飛。」而家長的陪伴與理解,就是孩子邁向健康與未來的最佳禮物。
睡眠並非浪費時間,而是為身心充電。規律而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專注學習、穩定情緒、健康成長,也能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睡眠習慣是一輩子的財富,別再讓熬夜偷走你的健康與未來。從今晚開始,好好睡覺,為自己贏得一個更健康、更光明的明天。





